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之一,中组部、教育部等部门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》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》等文件,对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提出明确要求。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以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主线,推进党员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,第一课程与第二课堂相融合,强化全员参与、全方位考核、全过程覆盖,推动党团组织、系部、班级协同联动,建立学生党员发展评价指标体系,构建了“12346”一体化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。
一、 主要做法
(一)目标导向:明确一条主线
坚持以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主线,通过建立覆盖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的《学生党员发展评价指标体系》,推动党员发展、培养、教育、管理各环节紧盯质量提升,既实现了将最优秀、最先进的大学生挖掘、培养、吸收进党组织的目标,又将学生党员培养成为大学生中最讲政治、最有信仰、最具引领示范作用的群体,为切实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(二)问题导向:推进两个融合
学生党员的身份是学生,底色是党员。为贯彻落实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要求,切实把思想政治好、综合素养强的学生推上来、立起来,学院在两个融合上做足文章。一是推进党员教育与人才培养融合。通过设计理论学习、时政学习、党性实践、先锋模范、个人品德、社会公德等细化指标,把对学生党员的要求融进学生学习生活日常,有效规避了党员教育管理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两张皮的情况。二是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。为避免产生“以学习成绩论英雄”的情况,引导学生全面发展,学院设计了学习意识、学习成绩、技术能力、学术创新、文体素质、社会工作等细化指标,在兼顾德智体美劳的前提下,充分尊重学生特质、挖掘学生潜质,让真正有潜质、有特质、有态度、有想法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,成为各方面的带头和标杆。
(三)过程导向:坚持三全育人
学院改变评价主体、评价体系、评价方式,建立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。一是推进各方协同。通过制度设计,让党委班子领导、辅导员、班主任、专业教师、学生干部、普通同学成为评价主体,并通过党委委员带头谈话、专业教师兼任班级组织员、学生组织指导老师参与评价等方式,有效引导各类主体各司其职、共同参与,形成了全员参与、多元评价的基本构架。二是优化考核评价。在深入分析学生群体特征基础上,根据党员发展要求、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需要,制定涉及6个模块、15个二级指标、3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,并通过指标评分结果量化、评价标准细化,让具有不同特质、潜质的学生能同等待遇、同台竞技。三是打造规范流程。通过对各流程、环节进行标准化、规范化设计,重点是通过制定细致评分细则,实现了模糊性指标量化、无形要求有形化,进而让不同主体依照职责,给出更加专业化、精准化的评价,达到了“专业人士给出专业评价”的效果。
(四)行动导向:做到四位协同
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,实现党、团、系、班四位协同,学院着重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。一是强化党务工作力量。通过制定《系(部)议事规则》、举行党支部书记例会等,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,做到党员发展同系(部)党建工作一同布置、同步推进。同时,通过教师担任学生总支书记、副书记,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、委员等,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参与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二是增强党团组织衔接。团组织推优是党员发展的首要环节。评价体系不仅盯住推优环节,通过重心前移、条件前置,从源头上对党员发展的标准、导向形成引导,而且通过做好推优、发展、转正三个关键点,建立一以贯之、一脉相承的考核体系,形成了覆盖党员发展全过程的完整成长记录。三是充分发挥班级作用。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,也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,在推优、群众评议以及学生党员日常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学院通过选派党员班主任或辅导员兼任班级组织员,引导辅导员、班主任、学生三方力量在班级聚焦,将班级建设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。四是有效调动系(部)参与。系(部)承担着专业培养任务,系(部)教师担负着日常教学工作,是学生专业学习、学术创新等方面最有贴近的见证者和最具权威的评判者。学院通过将班主任、班级组织员选拔交由系部党支部承担,以专业为基础建立学生党支部,加强建立系(部)党支部与专业学生党支部对口交流机制等方式,有力推动了系(部)党建与人才培养齐头并进。
(五)质量导向:细化六大模块
学院根据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》《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》等规章文件要求,按照全面性与科学性结合、操作性与有效性结合、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,将党团评语、谈话结论、群众评议、日常表现、学业成绩、专业证书、创新能力、社工经历、奖励荣誉等内容量化融入,设计了政治素质、道德品行、专业学习、创新实践、特殊贡献、群众基础等6个模块、15个二级指标、31个三级指标,并采用模糊性评价和量化式评价相结合方式计分,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管理考核体的科学性、权威性。
二、 育人实效
“12346”党团系班一体化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了贯穿学生党员发展、培养、教育、管理全过程的评价体系,有效推动了学生党员发展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双融双促。
(一)建立评价体系,形成一张评价表、一份诊断书
一是评价准确。通过模糊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,将量化指标直接计分,难以量化的指标授权专业人员评价折算计分,确保了客观评价的准确性和主观评价的权威性。二是主体多元。将专业教师、思政工作者、学生纳入评价主体,避免了单一评价主体存在的主观色彩浓、信息不全等问题。三是效果良好。准确评价和多元主体的引入,既强调了全面发展,又兼顾了术业专攻、个性发展,较好地避免了“唯成绩论”“一刀切”等现象。
(二)创新管理模式,形成一份任务书、一张工艺图
通过评价权下放和评价结果运用,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参与党员教育管理,有效激发了学生党员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2021年学院从专业教师中选配的68名班级组织员中,副高以上职称30人,占比44.12%;具有博士学位55人,占比80.89%。2022年学院从专业教师中选配的65名班级组织员中,副高以上职称23人,占比35.38%;具有博士学位57人,占比87.69%。专业教师的加入对提升党员质量,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创新,推动党建带团建、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同时,进一步理顺了党、团、系、班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关系,明确了专业教师、思政工作者和学生的职责。
(三)助力人才培养,形成了一群骨干、一批标杆
学院党员教育管理成效有较大提升。党员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。2021年发展的党员中,获国家奖学金、学业奖学金人数占比66.67%;获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人数占比57.89%;担任学生干部人数占88.30%。2022年发展党员中,获国家奖学金、学业奖学金人数占比73%;获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的人数占比56.7%;担任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干部人数占84.2%,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。通过每季度开展先进性考察,吸引党员、预备党员参与学院管理、党务工作、志愿服务共计1120余人次,参与率达到100%。近年来,学院党委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,焊接工程系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,春晓学生党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,学生党员真正成为了学院党建工作的参与者、推动者、示范者。